“提高效率最有效的办法,并不是那些让你更自律的手段,而是搭建一个系统,让你这个任务的产出成果,能够复用到下一个任务中,并且将其沉淀为资产,为你带来复利”。

去年在即刻上看到即友关于利用 Obsidian 搭建个人知识体系的介绍,再加上之前看到别的即友也聊到过一些关于 “建立系统复用产出” 的观点,受到了启发,于是自己结合 Obsidian 和 Git 搭建了自己的 PKM(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)。从去年七月中旬(2023.07)开始,把自己以前写的笔记都归纳整理到一起,统一管理和维护。

一下子就打开了我的新世界。

本文从个人体验出发,就 Obsidian 的使用作简要分享:

# 1. 为什么我要搭建 PKM ?

在此之前,我的笔记以各种形式零零散散地散落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,飞书云文档、钉钉文档、存放在私人电脑的 markdown 文件、Excel 表格、Typora 文件夹... 这带来的一大问题就是,当我遇到似曾相识的内容需要查阅笔记时,我根本不记得笔记在哪里。

这种经历最令人痛苦的地方在于,当你遇到某个知识点,你模糊地记得你似乎为此查阅过资料、撰写过笔记,但是你在你的各个笔记软件 / 文件里面怎么找呀都找不到,最后只好重新再做一次。

搭 PKM 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,因为我的所有一切都在一个笔记系统下,有就是有,没有就是没有。如果我在我的笔记系统里搜不到,那么我一定没遇到过这个内容,那我就新增 —— 又学到新东西了。如果我在我的笔记系统里搜到了我要找的东西,那么更好,知识被我复用了 —— 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。

—— 把资源和笔记放在一个专门的笔记系统下统一管理,易于检索的同时,为知识迭代和复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。

# 2. 使用感受 ?

首先最直观的,自然而然就是 PKM 的建立,使得我的笔记、知识、经验能够被我多次复用,而不是一次性的。只要是我学习过的、做过笔记的内容,我不会再丢失。即使遗忘,我也能在我的 Obsidian 中快速找到它,它成了我的百科全书。

Obsidian 是一款强大的软件,有强大的社区支持,我的所有笔记在 Obsidian 中被组织得有条不紊。

另外,众所周知,程序员都喜欢折腾,Obsidian 又很适合程序员折腾。

Obsidian 的客制化打开了我参与开源社区的大门。最开始我只是简单地改一改 CSS,做一些比较基础的外观上的客制化。后来随着我笔记的增多,自己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需求,于是到官方的插件社区去找插件。然后发现有的插件并不好用,有的有 bug,于是又跑到人家 github 项目上去给作者反馈。如果反馈后问题没被解决,就会自己看它们的源码,想办法自己解决。如果没有插件能够满足我的需求,我就会想办法自己做。

—— 有条不紊地管理笔记的同时,能够有较高自由度的客制化。

# 3. 如何同步?

对于笔记,同步问题始终是令我头疼的一个点。考虑这样的场景:

我在公司上班,对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撰写相应的笔记,存在公司的电脑中;我在家学习,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,撰写相应的笔记和思考,存在我的个人电脑。

我要如何把公司电脑中我的笔记同步到我的个人电脑?我又要如何把我个人电脑的一些笔记同步到公司的电脑?在以前,我真的是用很傻很笨的拷贝方式来实现同步,每个一段时间进行拷贝。

而这一次,对于 Obsidian,我采用的是 git 方案来进行云端同步。本身 Obsidian 是主打本地化的笔记管理,然后我再结合 git 进行云端同步,简直完美。这样,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,维护一个共同的仓库即可,每天手动同步,笔记仓库在 git 上设为私人仓库。

这么做还有一个 “副作用”,就是每次向 github 提交笔记修改时,都能被 github 的热力图跟踪到,于是一段时间下来,你就能很直观地看到你为你的 PKM 所做的努力和贡献。

—— 建立 github 私有仓库进行云端同步,多端维护同一个项目仓库。